查看原文
其他

怡园十年 | 剪辑校友张岩的大学人生

怡园传媒工作室 怡园传媒 2021-11-09



特别声明

本文曾刊载于《怡园报》第十六期7版 略有删改


这期人物版的主人公是《怡园报》原社长张岩,他是一名自考生,他的专业是计算机管理,但他可以在怡园报兢兢业业做了四年,并且给怡园报开辟了一片新天地,带来了新面貌,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怡园报的今天。



  ▲图为2009年11月采访现场剪影


远景:从零开始,对文学不言放弃


2005年8月,张岩初次踏入欧亚的校门,开始了他一名普通大学生的生活。他从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,当时图书馆还不对外借书,课余时间,他就在当时的五号院书吧看一些有意义的文学类书籍,一学期读完一个书架子上的书。正因为对文学的喜爱,才让张岩最初选择加入怡园报。当时怡园报还归属学生会,面试要求严格,竞争也很激烈,经过三四轮的PK筛选后他才留了下来。

 

 全景:务实谦虚,厚积薄发


刚到报社的张岩也是由一名普通的成员做起,因为“与世无争”,做了一年的小编辑,也不曾受到上面注意。其间责任编辑换了两三次,甚至从其他地方调来责编,但一直没有轮到自己。他说自己有个习惯,每次走到怡园报办公室门口都要进去看一看,如果有人在,就进去和别人交流,互相学习。



▲前排中间为张岩


他就这样每天专心致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,后来一件事改变了他的轨迹。

 

学校报纸当时还可以拉一些赞助,用于报纸的印刷经费。因为当时有一个商家对报纸上的宣传效果不是很满意,就来到了办公室解决问题。当时的社长白华武一个人应对,显得有些力不从心。


这时,张岩站了出来,他从商家和学生的角度分别对事情的利弊做了详细的分析,结果令商家非常满意,并且还愿意同报社长期合作下去。自此,白华武对张岩也开始另眼相看了。张岩再也不像过去那样“默默无闻”了,迎接他是一个崭新的起点。

 

第一基地文苑版

 

大二的时候,张岩成为文苑版责任编辑。他站在学生读者的角度,探索了解学生的读书爱好,并特此为文苑版开辟了短信平台和短信互动栏目。

 

第一次文学交流会

 

张岩说文字是没有界限的。只要听说谁有文学方面的爱好,就召集大家一起讨论,畅所欲言,各自发表对文学的见谛和看法。后来就有了创办文学交流会的想法。前期先去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,大家都很支持和赞同他。


为了写策划,去网上查阅资料;要做宣传出展板,向别人借却遭到敷衍;一个星期内凌晨三点前没回过宿舍,经过多方努力,终于做成了第一次文学交流会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之后,他在别人心中办事认真,勤奋吃苦的形象也日渐明晰起来。

 

第二阵地心理健康版

 

发展文苑版到顶峰后,张岩开始帮助别人做心理健康版。以前只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,并且还掺杂娱乐的东西。后来他对版面进行细分和定位,内容扩展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,并开创了“健康大讲堂”栏目。

 

我找来07年的报纸进行对比,那是张岩第一期做的文苑版,当时的报纸只有八个版面,黑白印,版面内容混乱粗糙,还刊登了很多广告,纸张版面给人感觉就是庸俗,毫无生气。


现在的怡园报十六个版,有了彩印,定位明确内容丰富,版面与以前相比也整齐规范有了美感。报纸逐渐走向正轨,可以说是有非常大的突破和改进。

 


▲后排右起第二位为张岩


张岩说起改革的过程,也特别有感触。当时的社长白华武和张岩是迥然不同的两类人,白华武思想比较传统,不愿意轻易对版面作出改变。张岩思维活跃,一直想给报纸注入新理念新想法,因此在工作上两人一直存在分歧,经过无数次的争吵和讨论,就好似顽固派和维新派的对决。


他一直在努力,提出策划方案,一次次拿给别人征求意见,不断修改完善,让他们接受认可。张岩说只有不断创造,注入新活力新思想,报纸才得以进步。新东西遭到别人的质疑和争议在所难免的,但是一定要自己承认自己,只要自己是正确的,就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。

 

当时学校有十家报社并存,有的报纸出了几期报纸便做不下去了,怡园报却坚持下来并一直进步。我问张岩原因是什么?


他回答道:“一是有一群热血青年,报社那些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共同努力下,为了报社,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,我们甚至可以把生活费投入进去,为报社做事情。二是办报的目的明确。我们的定位是办学生爱看的,为学生服务的报纸。我们可以把生活费投入进去,来为报社做事情。”

 

中景:走平民路线“大家好,都好”



▲左起第一位为张岩


这时张岩已经升为副总编,和周围人的接触面也广了。当时任团委副书记的陈阳老师对张岩印象特别深刻,是因为他的“爆炸头”。陈老师也再三的叮嘱他,要改变自己的形象,他一边虚心接收,一边努力工作,一点一滴做出成绩,逐渐改变了陈老师对他的看法。这位在张岩大学生活中一直支持和帮助他的老师,对张岩的能力做出了充分的肯定。

 

在处理人际关系上,张岩认为,别人有不同意见就要去听取,如果意见好就接受,不妥当就说服别人接受自己。到了换届时期,给加入报社的新成员开采编培训会,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教给大家,并提出中肯的意见,这样在大一新生中间也奠定了威信。“要敢于表现自己,增加说话分量”张岩如是说。

 

张岩一直为别人考虑的多,他说一个公司的老总说过:“真正为员工考虑,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”,他自己也一直坚持“大家好,都好”的平民路线。

 

近景:“我觉得很值了”



▲左起第二位为张岩


我问张岩有没有想过做到社长这个位置,他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,将军梦每个人都有,但是差距就在想和做之间。没有想不想,只有愿不愿去付诸行动实现它。

 

提到怡园报未来的时候,他说最近都把事情交给下面的新成员去做,是为了更好的锻炼他们,为了让他们接好怡园报的班,毕竟报社的未来是要靠新生力量来带领。最后他说,对于怡园报走到今天不只是热情两个字,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心。


他不厌其烦的的与每个成员交流,是为了更好的让新成员融入怡园报这个温暖的集体中。张岩说对怡园报的未来担心是有的,但他更愿意相信大家会把怡园报办的更好。


谈到自己今后的目标,张岩也感觉不是很明确:“或者会找到一份符合自己专业的高级网络管理员的工作,或者进报社从基层做起,毕竟以后的道路谁也预测不了”。因为许多学习科目还没有完成,我问他会不会感觉得不偿失,他说不会,重要的是自身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,感觉很值了。

 

特写:一个低调的人——重能力轻荣誉



▲后排右起第三位为张岩


我第一次接触张岩时,根本没感觉他是个“官”,他经常对别人说“我是一个打杂的”,平时跟大家嘻嘻哈哈,没点官架子。我曾经问过他有没有荣誉证书一类的“硬件”,他说只得过图书馆征文比赛的获奖证书,别的没有了。


后来在聊天的时候,他无意间透露出宿舍里还留有一些证书。为了做访谈,我向他索要这些证书,但他总是笑着说,这些东西大家都有,没必要拿出来。在我再三要求下,他终于肯给我。


一摞子红皮烫金证书,有“先进个人奖”“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”“优秀学生干部”“陕西优秀网评员”等等。那个图书馆的获奖证书,竟然是所有证书里面荣誉最小的。在他看来,这些都是身外之物,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尾声:“每个时期都要当做自己的一生来经营”



▲《怡园报》第十六期7版截图


张岩已经毕业多年,离开了学校离开了我们怡园。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,就是把人物版做成访谈形式。但因为各种原因,一直没有去做。这次,我们帮他实现这个心愿。前期已经用访谈的形式对他进行了专访,并且人物访谈的形式也将延续下去。


张岩说他把自己的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要当做一生来经营,这样才能有始有终,终有所成。在编者看来人生如电影,在这里我们把张岩的大学生活这段小时光剪辑一遍,祝愿他的大学生活将有个圆满的结局。


原《怡园报》记者 牛聪慧 / 文

微信号:oyyiyuan0928
十年之约 与你相遇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